本帖最后由 纪洪华 于 2023-1-18 11:23 编辑
2023.1.20 |普天同庆恭迎 南无华严菩-萨圣诞日(没有特殊要求上头香•礼佛21遍•XFZ21张)《华严经》知道吗?(听说过)《华严经》里才会有华严菩-萨。过去唐代有一位澄观大师,人家就称他为华严菩-萨。 《千手千眼观世音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》中,华严菩-萨与观世音菩-萨、大势至菩-萨,他们都在这个fa 会上听闻fo法的
在中国佛教历史上,传两位古德是华严菩-萨化现:一位是清凉国师[澄观大师],一位是正顺法师。 Shuohua20180615 16:26 梦见有人送自己华严菩-萨像;很多菩-萨都在帮心 ling 法门护法
2023年1月20日 周五 农历十二月廿九 南无华严菩-萨圣诞日
敬请大家 吃素念 经 戒杀放 生 诸恶莫做 众善奉行 不宜行夫妻之事
2023年1月20日•南无华严菩-萨圣诞日•农历十二月廿九
1. 礼佛大忏悔文21遍
2. 小fang子各种抬头各21张
3. 没有特殊要求上头香
出处:
【注1:】 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—21遍
摘自于161、有关特殊节日及佛诞日念诵礼佛大忏悔文的问题——《心 ling 法门佛学问答 一百六十一》
【注2:】 其他可以多念礼佛大忏悔文的日子(阳历12月29日、12月30日、12月31日、1月1日、1月2日、1月3日,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、十二月三十日、正月初二、正月初三,平时的初一、十五): 各种抬头各不超过21张。 摘自于161、有关特殊节日及佛诞日念诵礼佛大忏悔文的问题——《心 ling 法门佛学问答 一百六十一》
【注3:】
以下是可以多念诵《礼佛大忏悔文》的佛诞日: 正月初一日 弥勒菩-萨圣诞—87遍《礼佛大忏悔文》(可以从年三十就开始念诵,两天念完87遍) 二月初八日 释迦牟尼佛出家—49遍 二月十五日 释迦牟尼佛涅槃—49遍 二月十九日 观世音菩-萨圣诞—49遍 四月初八日 释迦牟尼佛圣诞—49遍 六月十九日 观世音菩-萨成道—49遍 七月十三日 大势至菩-萨圣诞—49遍 七月三十日 地藏王菩-萨圣诞—79遍 八月廿二日 燃灯古佛圣诞—49遍 九月十九日 观世音菩-萨出家—49遍 十一月十七日 阿弥陀佛圣诞—49遍
十二月初八日 释迦牟尼佛成道—49遍 以上佛诞日、元旦、年初一、元宵节、中元节、中秋节、端午节,家中设有佛台的话,均可以上头香并且在上香的情况下通宵念 经,除此以外的日子按照正常的时间上香念 经即可。
Wenda20180805A 46:24 初一、十五或佛诞日不要做夫妻之事 女听众:同xiu发愿不邪淫了,师 父说正常的夫妻之事不在邪淫的范围之内,如果不小心在初一、十五或佛诞日做了夫妻之事,因为她先生没有修,这样做算是她违愿了吗?
台 长答:初一、十五最好不要做这种事情(那算违愿吗?)这个境界还是不高的,没办法的(对的)随缘就好了。像这种就是不造下地狱的罪,但是上不了天啊,你下辈子再做人好了(好,明白了)你不邪淫,就是说你还是要按照正常“人”的这种事情去做,你下辈子投人啊,就这样(明白了)
Shuohua20180615 16:26 梦见有人送自己华严菩-萨像;很多菩-萨都在帮心 ling 法门护法 女听众:有同xiu在新加坡fa 会期间梦到一个人送他两尊菩-萨,其中一位是华严菩-萨,另一位他记不住了。请问师 父,这是什么意思?为什么要送他华严菩-萨像呢?
台 长答:这里边有很多讲究的。比方说你上辈子跟华严菩-萨有缘分,这辈子你就受到华严菩-萨的保护;比方说你上辈子跟南京菩-萨有缘分,那么南京菩-萨就会保护你;你跟其他的菩-萨有缘分,那么其他菩-萨会……最主要问题,你要知道华严菩-萨的情况。
《华严经》知道吗?(听说过)《华严经》里才会有华严菩-萨。过去唐代有一位澄观大师,人家就称他为华严菩-萨。有些东西慢慢要跟你们讲的。
《千手千眼观世音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》中,华严菩-萨与观世音菩-萨、大势至菩-萨,他们都在这个fa 会上听闻fo法的,明白了吗?(嗯)
在中国佛教历史上,传两位古德是华严菩-萨化现:一位是清凉国师[澄观大师],一位是正顺法师。实际上就说明这位华严菩-萨跟这个fo友过去一定有缘分,所以华严菩-萨来帮他忙了(那是不是说跟我们法门也有缘分的?也在帮……)帮我们法门的有多少大菩-萨!就连毗卢遮那佛都来帮助我们的。我有的时候不能跟你们讲,讲太多你们又搞不清楚。文殊菩-萨来过吗?帮助过我们吗?(来过,对)善财童子知道吗?(知道)全部都有啊。
善财童子不是一位,善财童子是很多很多的。你想想看,没有这么多菩-萨庄严三昧,帮助我们弘扬fo法,你怎么可能能够得到菩-萨这么大的护法,怎么能够让这么多人听闻fo法,传承得这么快呢?你看我们弘扬fo法都是几千人几万人的,明白了吗?(嗯。感恩那些菩-萨们,感恩师 父)
Wenda20180629 13:21 男听众:师 父,有的同xiu一到初一、十五或者是佛诞日,情绪就特别低落,甚至不能念 经,这是什么因果?
台 长答:菩-萨来得多了,身上业障重啊!这是“回不得家乡,见不得爹娘”,就是这样(明白了)
Shuohua20140314 22:45 男听众:师 父说我们平时过生日应该按照阳历来过,但是佛菩-萨的纪念日又是按照阴历来的,这个怎么理解?
台 长答:我问你呀,菩-萨在不在阳间啊?你在不在阳间?过阳寿是活着的人啊,菩-萨在天上,也不在人间啊,他们不是阳寿啊(明白了)
第十二册•第55篇•无有烦恼 一心不乱
《华严经》说:“佛土生五色茎,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。”后来我们学佛人把这句话用来指花花世界,来形容这个世界非常地繁华。菩-萨把这个世界称为尘世间。我们人为什么要在这个红尘世界修行呢?因为我们要修一种苦行,这种苦行能够让我们断除因人间欲望而产生的烦恼。比方说,你觉得自己穿的衣服不够漂亮、吃的东西不够美味、居住的地方不够舒适等烦恼,全部都是你的欲望造成的,如果你能够排除自己心中的五欲,坚持吃苦,使自己生活变得艰苦点,你就会增长一颗慈心(慈悲的心)和一个加持的心(恒心和修持心)。修持心就是说一个人一直在困苦的条件下坚持修心。
《BHFF》开示 第63集 证佛果 明心性
在《华严经》中有一句名言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”,在现实生活中大家讲的频率非常高,嘴巴里经常挂着“不忘初心”。今天师 父把这句《华严经》里的金句跟大家分享一下,希望大家懂得什么叫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”。
高齐年代,定州有一位叫做释明勖的法师,他在年轻的时候潇洒倜傥,有志气。他经常读诵《华严经》,知道清凉山是文殊菩-萨所驻锡的地方。于是,他就一路去参访,进入了深山幽谷之中,一路探询,都没有人知道菩-萨究竟驻锡何处(就是没有人知道文殊菩-萨住在什么地方)。无意中,他遇到一位面貌奇特的出家人,由于彼此都是出家人,他们见面互相顶礼之后,就问道:“菩-萨,弟子渴望见您一面很久了,祈愿您能够度化弟子的愚痴和无明。”他认为眼前这个人在深山无人处突然冒了出来,而且相貌又特别奇特,想必是文殊菩-萨化现的吧?不料对方开口,也和他完全说得一模一样,想必对方也以为明勖是菩-萨化现的。两人互问对方是从什么地方来的,当彼此说出了原先所栖居的道场的时候,明勖心中的疑团才得到了解答。“这不是菩-萨的示现,不过是一位普通的出家人。毕竟彼此志同道合,何妨引为知己。”这位奇僧就和明勖结伴而游,一连三天形影不离。
有一天,他们来到了东台的半山腰,见到一间非常简陋的房子,没想到房间里面也有几个出家人,可是论相貌差得太远,气质不好,也没有什么威仪。明勖心中起了骄慢心,瞧不起这几位僧人,可是天色已晚,他也只好寄宿在这里。
睡到半夜,那一位跟他同行的僧人(就是他开始以为是文殊菩-萨的那个人),突然生起病来,而且一下子病得很严重。整个晚上都“哎呀……”好像都是痛啊,一直在这么呻吟不停,一直到天亮,并浑身散发出怪异的气味,令人难以近身。这个同行的僧人眼看自己的病好不了,他就对明勖说:“唉,师兄,我病得这么沉重,我实在不行了……”“不,你会好的,你一定会好的。”“好不了了,我本来有意陪你到底,共同参拜文殊菩-萨的,恐怕这个愿望我无法实现了。”“别这么说,你一定会好的。”一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。因为三天来的相处,彼此意志相同,茫茫天涯,何处再能觅得这样一位知己呢?但是那位病僧却对明勖说:“你不用等我了,你先走吧。”“那……可是你呢?”“别管我,反正我好不了,希望别因此耽误了你的行程,朝圣要紧。”“不过,这个……”“你要是不听我的话,我可要生气了。”“那好吧,等我游访礼拜过菩-萨之后,我会再回到这里来看你的。”明勖辞别后,心里仍然挂记着,忧郁不已。离开这房子才几步,突然听见后面有声音,回头再看寄宿过的房子,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。这一切难道是海市蜃楼吗?怎么都不复存在了?明明住的房子,突然之间没有了。“哎呀,明白了,原来这都是文殊菩-萨变现出来考验我的!”这时候,他觉悟已经迟了,自己感叹着:“为何如此愚蠢不明白啊?”一时痛哭欲绝。这样哀诚恳切地祈求了十几天,希望能够再度见到文殊菩-萨的垂慈,却始终见不到任何的圣迹现前。
明勖法师回到故居以后就向寺里的长老禀告,长老非常慈爱地对他说:“孩子,你的过错有两点:第一,你看见面容不好、仪表较差的几位僧人,你起了傲慢之心;第二,你不该在友僧病重的时候放下他,只顾自己去朝圣,由此你虽入圣地,如同隔了一座山。”然后,长老教诲明勖一生要谨慎恭敬地修持。明勖后来一生为病僧服务、照顾,成为他一生修持的课目。
这个典故就是告诉你们,我们fo友之间、我们僧团之间必须要团结,必须要相互帮助照顾,再怎么样,你也不能舍弃他,去寻找另外一个境界,要带着他们一起寻找菩-萨的足迹。就像师 父今天跟你们一样,有很多人修得很差,有很多人身体带着病,你们好好学学你们的师 父吧,我没有一个放弃他们的,我要一直把他们带到西方极乐世界。不能因为自己就忘记了别人,学佛人不应该起傲慢之心,因为它会让你生起分别心,会让你承受痛苦。
----20190906 法国巴黎智慧妙语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