觉正净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62|回复: 0

【智慧妙语】127_忍辱吃苦-谛察法忍 ☆专题畅听

[复制链接]

8万

主题

8万

帖子

25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253767
发表于 2024-10-24 10:37:4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薪火相传 于 2024-10-24 16:09 编辑

 妙语专题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返回目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上一篇:  下一篇: 

一表通

智慧故事

佛教故事

【智慧妙语】127_忍辱吃苦-谛察法忍

智慧故事》目录

智慧故事•视文》目录

智慧故事•文音》目录

智慧妙语》目录


【忍辱吃苦-谛察法忍】


[点击标题可直达]


●0750» 法师的忍辱

●0751» 应对污蔑的忍辱般若

●0752» 老和尚与书生

●0753» 方法之门寺的选拔考试

●0754» 老张大叔和邮递员“菩薩”

●0755» 拒收的礼物

●0756» 白隐禅师育儿


:标题点击仅适合手机版

☟【忍辱吃苦-谛察法忍】


.


法师的忍辱

——20150508 美国•纽约

師 父告诉大家一个忍耐的故事:有一位法师他修得非常好,有一天一个母亲带着女儿,揪着她的女儿、抱着一位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到庙里去,指着这个法师说:“我女儿告诉我说,这个孩子是你跟我女儿生的,现在要把这个孩子还给你。”这个法师眼睛呆呆的看着她,“噢,噢”,然后就把孩子接下来了,街坊邻居全部都在骂法师下流、无耻、下地狱。可法师每天都抱着孩子一家一家的去敲门,然后找奶水,喂养这个孩子,几年之后这个孩子养的白白胖胖,越长越可爱了,而法师却日益消瘦人憔悴,终于有一天这个女儿觉得自己对不起这个法师,把真情告诉了妈妈,她说:“妈妈,这个孩子不是我跟法师生的,那个男的早就把我抛弃了。”妈妈赶紧去庙里跟法师说对不起,然后要把孩子领回家,法师没有说话,就把孩子给了她们,这几年的时间里法师被人唾弃、吃尽苦头,别人问法师:“你为什么能够忍受这样的侮辱?”法师说:“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屠。”因为这个女孩的妈妈说:“没有父亲的孩子我们不能要,把他扔掉。”所以法师就把这个孩子认领了下来,救了孩子这条命,但是法师受尽了人间的侮辱,人家问他:“你学的什么法?”法师说:“我学的是忍辱波罗蜜呀!”

我们学佛人被人家侮辱了,我们也要忍耐。


应对污蔑的忍辱般若

——20150913 法国·巴黎世界

有一个学佛人叫于涛,在一家公司做部门经理,才华出众,董事会刚刚准备重用他,调他到重要位置上,却被人冒用他的名字举报公司董事长贪污,他被公司上下谩骂,决定辞职,离开是非之地,去世界各地弘法。回来之后,相关部门告诉他,已经调查清楚,不是他,洗刷他的污名,邀请他重新回到公司去工作,但是他已经接受另外一家公司的聘用。同事问:“你为什么要辞职?你完全可以申辩,你这样太生气了。”他说:“不被人挤,我哪有时间出来弘法?菩薩保佑让我找到一家更好的公司。”同事说:“我告诉你是谁污蔑你的。”他说:“你不要告诉我。”“为什么?”“因为如果知道谁污蔑了我,我会生起恨心;如果不知道,我永远不会有瞋恨心。”人的心里少装一分仇恨,才会多装一分慈悲与快乐。我们在人间碰到很多烦恼、被人污蔑,我们不能让自己产生仇恨,我们要学会放弃嫉妒、放弃烦恼、放下仇恨,心中才能装满快乐。


老和尚与书生

——20170416 马来西亚·槟城

有一个书生,不知为何不喜欢僧人。他总觉得僧人这个也不可以,那个也不可以。有一次出远门,恰好碰到一个老和尚,因为要同往一个地方,两人结伴而行。一路上,书生尽是讽刺、嘲笑老和尚,老和尚假装没有听见一样,对书生的侮辱、讽刺无动于衷,一直笑嘻嘻地走。快到目的地,老和尚对书生说:“假如有人送你一份礼物,可是你拒绝接受它,那份礼物属于谁呢?”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说:“那当然属于送礼物的人了。”老和尚微微一笑,说:“很好。如果我不接受你一路上对我的辱骂,那你就是在骂自己。”要善待他人,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。用智慧来解脱自己心中的烦恼,别人没办法解脱的,你想不通,别人怎么来解脱?你拿一把锁把自己锁住,要自己找一把钥匙把锁打开啊!


方法之门寺的选拔考试

——20180517 新加坡见面会

在中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庙,叫方法之门寺,要选一个小和尚作为方丈的徒弟。很多小和尚都非常愿意跟着方丈,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。但是负责选拔的和尚强调,对选中者最重要的要求是要学会自我克制。很多人都在议论这个问题,因为每个竞选者都要经过一个特别的考试。这个大和尚问小和尚:“你能阅读吗?”“能,師 父。”“你能读一读这一段吗?”然后负责测试的僧人把一本打开的经书放在小和尚的面前,让他读。“可以,師 父。”“你能一刻不停地朗读吗?”“可以,師 父。”“很好,跟我来。”然后负责测试的僧人就把小和尚带到一间禅房,把门一关,小和尚就拿着经文开始读了。阅读刚一开始,负责测试的僧人就放出了六只非常可爱的小狗,摇着尾巴,很好玩,跑到小和尚的脚边——好了,小和尚分心了。很多小和尚在这一关的时候经受不住诱惑,都要看看活泼可爱的小狗,他们离开了阅读材料,忘记了刚刚读到哪里,读错了,当然他们就失去了这个机会。就这样,负责测试的僧人淘汰了20个小和尚,终于有一个小和尚不受诱惑,一口气读完了。老方丈接待了他,他们之间有一些对话是这么说的,老方丈问他:“你在念 經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你脚边的小狗啊?”小和尚回答:“对,師 父。”“我想你应该知道它们的存在,对不对?”“对,師 父。”“那么为什么你不看一看它们呢?”“師 父,因为我告诉过你,我要不停顿地念完这一段。”“你总是遵守你的诺言吗?”“是的,我总是努力地去做,師 父。”方丈高兴地说:“你就是我要的人,我相信你,你大有成佛的基础。”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克制自己就是成功的要素。很多人就是因为世界上很多的名闻利养而不能克制自己,这个也要、那个也要,不能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他们的事业当中。学佛人要懂得,要完成我们伟大的使命,就是救度众生。能否一世修成的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?就是在于我们学佛人的忍辱精进。因为一个人忍耐能够化解灾难,一个人忍耐能够化解烦恼,“忍”就能成你的佛道。


老张大叔和邮递员“菩薩”

——20181012 美国纽约

在农村的稻谷地上,有一座小山包上住着一户人家,这个时候,边上的那块玉米地里最需要的莫过于水了,下一场大雨该多好啊,有很多时候都没有下雨了。有一个老张大叔非常心疼庄稼,他专门仔细地观察东北方向天空上云彩的变化,冲着自己的太太讲:“老婆子,我看这场雨可真要下定了。”因为他会看云彩。这个老婆正在忙着做饭,就附和他说:“是啊,要下雨了,真是菩薩赐的福。”果然20分钟之后,雨大滴大滴地下起来了。

她大声地说道:“哎呀,老天爷给咱们下的不是雨啊,是一枚枚硬币,大的一块,小的五毛。”突然,狂风骤起,大块大块的冰雹夹杂着雨点从天空中倾泻下来,晶莹光洁的冰雹纷纷落下,倒真的有点像天降钱币。庄稼看来是没有指望了。“哎哟,糟糕!”老大爷望着满天的冰雹像挨了重重的一拳,惊叫起来,“冰雹不能再下了”。但是冰雹根本不听他的,整整下了一个小时,把屋顶、菜园、山坡、田地全部盖满了。整个山谷一片白茫茫的,树木被打成光秃秃的,地里的玉米全部给糟蹋了,豌豆花七零八落。老张大叔伤心透了。冰雹过后,对着孩子们唉声叹气:“哎呀,如果遭的是狂风灾也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啊!这冰雹打得庄稼一颗不留,今年我们连一颗玉米、一颗豆子也收不到了,唉,累死累活,颗粒无收啊!没有哪一个人能够帮得上咱们的忙,今年就等着挨饿吧!庄稼看来是没有指望了。”

这个时候,老张大叔才想起了菩薩:“别忘了,菩薩是不会让咱们饿死的。”所以老张大叔立刻拿起笔来写信,并准备亲自拿信到城里的邮局寄出去。他写的是一封寄给菩薩的信:“菩薩,如果你不搭救我,我们全家今年就要挨饿。因为暴灾,我需要1000元钱买种子,买粮食,以便在地里重新播种,维持生活。”他在信封上只写了三个字:菩薩收。但是,他忘了把信封粘上。

邮局里有一个雇员,他既当邮差又兼打杂,他从邮箱里取出了那封给菩薩的信,他看了之后被感动了。因为这位邮差一直相信菩薩,为了不使这位姓张的老伯伯信仰幻灭,这个邮递员心中生起一个念头,他以菩薩的名义写封回信给他。然后他看到信才知道,这封回信不是写一点感动的词语就能解决的,因为要给他一点钱,他要1000元。邮递员拿出了自己部分的薪水,但是他无法凑够1000元这么大一笔钱。他写了一封信,信上什么话也没有,只有一个签名,把这点钱给他寄过去,最后签名是“菩薩”。

大家都知道,过去的农村,邮递员就是凭一张单子通知可以到邮局来拿信,像挂号信一样的。邮递员把信交给他,没挂号,站在邮局门口看这个老人家拿着,心里甜滋滋的,因为他现在做了菩薩。老张大叔对菩薩给他寄钱深信不疑,所以当他看到这封信,一看是菩薩写的,还装有一叠钞票的时候,脸上一点惊讶的表情都没有,他觉得菩薩给他寄钱来了。他把钱数了数,生气了,“难道连菩薩都会出差错?难道连菩薩都会克扣我所需要的金钱吗?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!”他猛然转身,要来纸和笔墨,在邮局又要给菩薩写信了。上面写:“菩薩,我要的钱没有如数收到,我只收到700元,请再寄300元。我急需使用,下次付款切勿邮寄,因为邮局这帮家伙都是盗贼,没有一个好东西。”

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,在生活中,我们误解别人和被别人误解的机会太多了,有时候想做点好事,招致别人的猜忌,有些人宁肯相信自己的判断,也不愿意相信别人。佛法讲“欲利己,便是害己;肯下人,终能上人”,就是说要多多地相信菩薩,善有善报,只要你用诚心待人,一定能够感动菩薩,菩薩就是众生。


拒收的礼物

——20181013 美国纽约

有一天,佛陀在竹林精舍安居的时候,有一个婆罗门进来责骂了佛陀。婆罗门就是印度当地的贵族。他们是同族的人,很多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这里来了。他觉得他身边很多的王亲贵族都出家了,他非常恼火,就跑过去骂佛陀。佛陀默默地任由他指责,直到他稍微安静的时候,佛陀才说:“婆罗门啊,你的家偶尔也会有访客吧?”“当然有了,瞿昙这怎么讲啊?何必问此啊?”佛陀在家的名字,他们叫瞿昙。“婆罗门,那个时候,你偶尔也会款待客人吧?”“瞿昙,那是当然的啊。”“婆罗门啊,假如那个时候,访客不接受你的款待,那么你所做的那些菜肴应该归于谁呢?”“要是他们不吃的话,那些菜肴当然还是归于我啦!”佛陀用慈眼盯了他一会儿,然后说道:“婆罗门啊,你今天在我面前说了很多的坏话,但是我并不接受它,所以你的责骂还是归于你的。婆罗门啊,如果我被谩骂,而再以惡语相向,就犹如主客一起用餐那样,因此我不接受这个菜肴。”然后佛陀就为他说了以下的话,“对愤怒的人还以愤怒,是一件不应该的事情。对愤怒的人不以愤怒相还的人,可以得到两个胜利:知道他人的愤怒,而以正念镇静自己的人,不但能够战胜自己,也能战胜他人。”这个婆罗门就在佛陀门下出家,不久,证得阿罗汉果。

有时候,我们在人间面对别人的责骂,面对冤家,師 父教你们,能避开先避开,不要争吵,先转化一些惡缘,摆脱惡缘。虽然惡缘不会马上消失,但是你念头没有惡了,你很快就会化解这个惡缘。虽然惡缘不会永远消失,但是再惡,它也是有一个“缘”在里面的,缘只能化解,报完了才能消,所以尽量把惡缘慢慢消掉,大事化小、小事化无。如果你在消惡缘当中,惡缘有时候会侮辱你、折磨你,或者找你麻烦、纠缠你,如果你如如不动随它去,那些惡缘就会自己走了,这就是消除惡缘。所以我们学佛要坚定信心,学佛的道心才永远不会变。


白隐禅师育儿

——20161106 新西兰奥克兰智慧妙语摘要

有位修行很深的禅师叫白隐,无论别人怎样评价他,他都会淡淡地说一句:“是这样的吗?”在白隐禅师所住的寺庙旁,有一对夫妇开了一家小店,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。夫妇俩发现尚未出嫁的女儿竟然怀孕了。这种见不得人的事,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。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,女儿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“白隐”两字。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,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,只若无其事地答道:“是这样吗?”孩子生下来后,就被送给白隐,此时,他的名誉扫地,但他并不在意,而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。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,虽横遭白眼,冷嘲热讽,他总是处之泰然,仿佛他是受别人委托在抚养孩子一样。事隔一年后,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,终于不忍心再欺骗自己和母亲,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:为了保护男青年就污蔑说是白隐禅师,孩子的生父是住在附近的一位青年人。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禅师那里,向他深深的道歉,请他原谅,并将孩子带回。白隐禅师仍然是淡然如水,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,轻声说道:“是这样吗?”仿佛从来就没有发生过这件事情;即使有,也只是当作风吹过耳一样。一个法师为了给邻居女儿生存的机会和空间,代人受罪,牺牲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,受到大家的讽刺和诽谤,但是他始终处之泰然,只有平平淡淡的一句话“是这样吗?”在人间有时候被冤枉、诽谤,要学会忍耐和忍辱,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跳起来、闹起来。希望大家懂得,学佛人的修养之一就是忍辱和智慧,能够忍辱就是智慧,一般人早就被气得半死,学会忍辱才是活在一个真正的人生当中。想一想,人是不是这样?有时候在家里夫妻能够好得长都是靠着相互忍耐。如果一个人你问他活着是为什么,有人会说是快乐,有的人会说是幸福,有的人会说是成功,但肯定没有人说“我活着是为了生气”。活着不是为了生气,没有人喜欢生气。佛在心中,看谁都顺眼;魔在心中,看谁都不顺眼,其实不是生活当中不顺心太多,而是因为我们忘记了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。学佛人要活着为众生,不要生气,要脱离烦恼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觉正净

GMT+8, 2025-5-28 19:10 , Processed in 0.155312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